今天是3月19日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 ~ 1996年3月19日),汉族,籍贯福建省福州市。中国着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行纪念陈景润的邮票。同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生平简历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学校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着作。 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3]。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大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4月陈景润从家中骑车到魏公村的新华书店买书,被一辆急行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当即昏迷,在治疗中被诊断患上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事隔几个月,陈景润乘公共汽车到友谊宾馆开会,车到站时被拥挤的人群从车上挤下,摔昏在地。从此,生活一直需要人护理。 1996年3月19日,因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逝世,享年62岁。 主要作品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 《哥德巴赫猜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初等数论》,科学出版社,第一、二、三部分别出版于1978,1982,1989. 主要荣誉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你可知道23年前的今天
一个福州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震动全球!
今天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微博
不约而同
转发缅怀这位大师
网友们纷纷点赞致敬
他就是去年刚刚入选
党中央决定表彰的
一批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个人之一的
福建福州人陈景润
他曾是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
厦门大学、福建师大附中杰岀校友
他在逆境中潜心学习
忘我钻研
取得解析数论研究领域多项重大成果
1981年,陈景润回母校参加厦门大学建校60周年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1973年
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 2”详细证明
引起世界巨大轰动!
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vnsc5858威尼斯城官网,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
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
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陈景润1966年证明“1 2”的论文手稿。
他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
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
勇攀科学高峰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华罗庚数学奖等
陈景润和华罗庚
编辑:回馈社会 本文来源:今天央视为他转发!这位福州人曾震动全球!还
关键词: